放眼世界,加速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具有更深刻的意义。
项目达产后,年可产军民两用高端焊接材料30万吨,实现年产值21亿元,产品可填补国内空白,广泛应用于军工、船舶、航空航天、高铁、海洋工程、桥梁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。三、年产30万吨军民两用高端焊接材料建设地点: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规模:项目投资11亿元,将建设生产车间及附属设施约12万平米,购置智能自动化生产设备360余台套。
作为钢铁大省,山东省近年来在产业布局、转型升级方面有明确的布局和思路1-5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1-4月份收窄2.7个百分点,比一季度收窄5.5个百分点。最新数据显示,随着国内企业复商复市加快推进,居民生活秩序明显恢复,特别是扩大内需、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见效,5月份全国消费市场延续复苏态势,市场销售连续3个月降幅收窄。食品、饮料同比分别增长11.4%和16.7%。具体来看,主要有以下特点:消费市场稳步复苏。
3月份以来,我国消费市场持续逐月加快回暖,表明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,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,我国消费市场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,但同时,餐饮、住宿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较大,表明消费市场全面恢复仍面临一定压力。1-5月,全国商品零售额12.74万亿元,同比下降10.6%,降幅比1-4月收窄2.5个百分点。另外,疫情的到来使得全球宽松出现,大量热钱进入金融市场,期货端亦乘风而上,极大地带动了铝价的上行。
预计未来国内氧化铝价格将围绕成本线呈小幅区间震荡,铝行业利润集中在电解铝环节,平均利润有望维持在1000元/吨。铝价牛市是否可持续?铝价行至相对高点,是否还具备持续上行动力?就后市来看,需求仍旧处于向好状态,加之后期基建市场的继续发力,短期内市场需求是有保障的;供应端受到高利润的持续吸引,产能的投复产将持续,供应端压力会持续增加,但产能的释放需要时间,短期内对铝价的影响有限;宏观面,政策的持续落地,资本市场的持续加持,带动市场的热烈程度,短期内仍旧以利好为主。郑春蕾认为,受到高铝价的影响,下游加工市场接货意愿持续走低,且近期市场供应紧张,尤其是华东市场,市场交投较弱,对铝价的支撑有限,因此建议后市操作以快进快出的短线操作为主,防止因为资本端震荡带来的损失。虽然今年上半年新建产能投产,但整体的释放仍旧需要时间,对供应端的压力仍旧有限,上半年铝价跌入低谷,使得铝厂出现一定量检修,另外,为了控制市场流通,部分铝厂上调了铝水的生产比例,并减少铝锭的入库量,对后市的看好也使得部分贸易商出现惜售,近期现货市场铝锭出现供应紧张,现货升水近日大幅上行,助长了铝价上涨的动力。
整个需求面的向好发展可以通过铝库存的去库过程直观反映,自从三月底四月初国内铝期现库存连续去库,即使到了传统消费淡季的七月份,期现库存仍旧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。供需关系推高铝价铝价短期内的震荡走势,让行业企业迅速感受到由深亏到大幅盈利的波动。
生意社分析师叶建军称,6月,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2.5万辆和230.0万辆,环比分别增长6.3%和4.8%,同比分别增长22.5%和11.6%,产销均创造了6月份产销的历史新高。从3月份的全行业亏损,到如今单吨利润行至历史高位,短短数月间,铝业人心情犹如坐上过山车。今年年初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供应压力较大,然而由于疫情的原因,国内上半年电解铝减产总计70万吨,并且新投产能多数推迟,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供应依然偏紧。不过,受限于电解铝端的指标,电解铝公司向上游氧化铝原料端进行一体化扩张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,也造成行业氧化铝过剩。
谈及近期国内铝市场情况,卓创资讯分析师郑春蕾称,整个上半年,期现铝价走出了大V走势,且触底反弹的过程异常顺利,从12000元/吨跨越到15000元/吨只经历了三个月时间,现在的铝价已完全超越了去年的最高价格,并且有继续上扬的空间。从4月2日最低11300元/吨至今,该主力合约累计涨幅已超过31%。采访中分析人士均提及,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,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刺激政策,四月份以后,各项经济数据持续恢复,制造业指数(2718.545, -27.67, -1.01%)已经恢复到枯荣线以上,加之各国的经济重启都给后市预期带来利好影响,加强了铝价上涨的动力。预计近期坚挺向好运行为主,铝价大概率站稳15000元/吨一线。
7月初,国内铝价刚刚突破万四一线,十几天后,现货市场上万五关口再被冲破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如5G基站建设、特高压、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强劲,对铝的新增需求可期。
预期15500元/吨为下一个压力位,若宏观面继续走强,会有短期内被突破的可能。中信证券近日研报分析,2019年电解铝建成产能为4100万吨,测算合规产能的上限为4400万吨,并且云南地区570万吨规划产能在水电短缺下存在投放障碍。
作为期现价格走势协同性较高的商品,现货铝价的强势与期铝价格息息相关。叶建军认为,受赚钱效应影响,买涨不买跌的市场预期下,有色板块的集体爆发,大概率将持续一段时间。确实,目前国内铝锭社会库存大幅降低,基本从高位的 167 万吨下降至 80 万吨以下的水平,低库存格局基本形成。预计2020、2021年国内氧化铝过剩19万吨、152万吨,叠加海外氧化铝过剩打开进口窗口和国内氧化铝开工率处于75%的低位,对价格形成明显压制。房地产方面,6 月市场成交强势回暖,同比增速 6.2%。7月13日,沪铝主力合约2008站上14860元/吨的年内高点,更刷新2018年10月以来的新高。
对比发达国家的人均用铝量顶峰,在新能源等领域的增长下,我国铝消费仍有10%以上的增长空间,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铝消费增长,电解铝行业长周期供需格局维持紧平衡状态,预计2021 年电解铝均价14100元/吨,未来铝价中枢稳步抬升谈及近期国内铝市场情况,卓创资讯分析师郑春蕾称,整个上半年,期现铝价走出了大V走势,且触底反弹的过程异常顺利,从12000元/吨跨越到15000元/吨只经历了三个月时间,现在的铝价已完全超越了去年的最高价格,并且有继续上扬的空间。
疫情黑天鹅的到来,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,市场信心在年初受到极大的打压,对后市预期纷纷出现悲观预测,但在如此悲观的情绪下,铝期现价格突破万四关口,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跨过一万四千五的压力位,站上万五关口,不得不说铝价的后劲十足。采访中分析人士均提及,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,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刺激政策,四月份以后,各项经济数据持续恢复,制造业指数(2718.545, -27.67, -1.01%)已经恢复到枯荣线以上,加之各国的经济重启都给后市预期带来利好影响,加强了铝价上涨的动力。
从3月份的全行业亏损,到如今单吨利润行至历史高位,短短数月间,铝业人心情犹如坐上过山车。确实,目前国内铝锭社会库存大幅降低,基本从高位的 167 万吨下降至 80 万吨以下的水平,低库存格局基本形成。
郑春蕾也称,除供给端的压力外,需求端方面,房地产市场虽然持续回暖,但受制于政策限制,整体对铝需求的支撑较往年仍处于弱势,但汽车市场却节节攀升,产销量在四五月份就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。生意社分析师叶建军称,6月,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2.5万辆和230.0万辆,环比分别增长6.3%和4.8%,同比分别增长22.5%和11.6%,产销均创造了6月份产销的历史新高。现货铝价破万五大关生意社数据显示,7月13日国内铝锭市场均价15343.33元/吨,较月初(7月1日)市场均价14376.67元/吨,涨幅为6.72%;较年初市场均价谷值(1月1日)14553.33元/吨,涨幅为5.43%;较年内市场均价谷值(3月24日)11230元/吨,涨幅为36.55%。7月初,国内铝价刚刚突破万四一线,十几天后,现货市场上万五关口再被冲破。
这是2020年内现货铝价首次突破15000元/吨。不过,受限于电解铝端的指标,电解铝公司向上游氧化铝原料端进行一体化扩张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,也造成行业氧化铝过剩。
预计未来国内氧化铝价格将围绕成本线呈小幅区间震荡,铝行业利润集中在电解铝环节,平均利润有望维持在1000元/吨。铝价牛市是否可持续?铝价行至相对高点,是否还具备持续上行动力?就后市来看,需求仍旧处于向好状态,加之后期基建市场的继续发力,短期内市场需求是有保障的;供应端受到高利润的持续吸引,产能的投复产将持续,供应端压力会持续增加,但产能的释放需要时间,短期内对铝价的影响有限;宏观面,政策的持续落地,资本市场的持续加持,带动市场的热烈程度,短期内仍旧以利好为主。
供需关系推高铝价铝价短期内的震荡走势,让行业企业迅速感受到由深亏到大幅盈利的波动。整个需求面的向好发展可以通过铝库存的去库过程直观反映,自从三月底四月初国内铝期现库存连续去库,即使到了传统消费淡季的七月份,期现库存仍旧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。
预计近期坚挺向好运行为主,铝价大概率站稳15000元/吨一线。今年年初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供应压力较大,然而由于疫情的原因,国内上半年电解铝减产总计70万吨,并且新投产能多数推迟,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供应依然偏紧。另外,疫情的到来使得全球宽松出现,大量热钱进入金融市场,期货端亦乘风而上,极大地带动了铝价的上行。对比发达国家的人均用铝量顶峰,在新能源等领域的增长下,我国铝消费仍有10%以上的增长空间,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铝消费增长,电解铝行业长周期供需格局维持紧平衡状态,预计2021 年电解铝均价14100元/吨,未来铝价中枢稳步抬升。
从4月2日最低11300元/吨至今,该主力合约累计涨幅已超过31%。随着暑期传统消费淡季的来临,预期铝库存会出现一段累库过程,但累库时间及量相信不会太大。
叶建军认为,受赚钱效应影响,买涨不买跌的市场预期下,有色板块的集体爆发,大概率将持续一段时间。预期15500元/吨为下一个压力位,若宏观面继续走强,会有短期内被突破的可能。
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如5G基站建设、特高压、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强劲,对铝的新增需求可期。东证期货研报显示,自从2017年供给侧改革之后,国内电解铝供应增速始终维持在0附近。